所在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高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和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农、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职工1128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教授、副教授27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47人,占专任教师的77%,各类学生13000多人。图书馆藏书120万册,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塔里木大学现有10个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工程),涵盖19个二级硕士学位专业点,46个本科专业(农理科类专业15个,工科类专业1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14个),涉及8大学科门类,现有4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环塔里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和西域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近五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973前期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0多项,取得各级科研成果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3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0余部。

        学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4万多名,绝大多数毕业生扎根边疆,已成为自治区和兵团各行各业的骨干,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评价好。据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统计公布,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排在自治区高校的前列,彰显了“沙漠学府用胡杨精神育人,塔河明珠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为自治区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2007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结果。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学术交流,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团队式对口支援取得实效。同时与南疆各地州、县和兵团各师、农牧团场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扶贫,学校先后选派30多名科技副县(团)长到地方和团场挂职。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咨询、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兵团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化建设”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按照“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思路,坚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方针,以高校对口支援为契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能力,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简介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单位。学校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医、文、管、经、法、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898亩,校舍建筑面积126.02万平方米,包括校本部和新校区(东扩区)两个校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1万余人,21个学院,91个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兵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有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9个兵团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天山英才”20人、天池英才”31人、兵团英才”63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1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始终扎根新疆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聚焦兵团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发表SCI论文750余篇。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农业农村部(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塔里木畜草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塔里木绿洲农业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技术创新中心(兵团南疆特色林果技术创新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兵团协同创新(培育)中心,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站,1个兵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加强校地合作,积极融入阿拉尔大学城(教育园区)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本、硕、博学生联合培养,形成了“9+1”联合培养新机遇。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构建了“10+1”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格局。

建校以来,学校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培育出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彰显了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续的学校振兴与发展之路。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就业率一直排在自治区高校前列,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人才,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权建设、民族团结、维稳戍边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用人单位普遍评价塔大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政治可靠、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的优良品质,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显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办学特色,坚持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一流大学发展思路,突出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研究特色,坚持强农、厚理、兴工、精文、增医、拓教学科建设思路,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充分发挥学校高素质人口中转站”“高水平人才蓄水池”“高质量产业发动机”“创新发展加速器”“先进文化示范区的战略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成兵团特点南疆特色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周边环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