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黑龙江省 院校隶属:黑龙江省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匡海学(Kuang Haixue)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2月16日出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日本明治药科大学药学博士。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药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中药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优秀中青专家;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新医药博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人参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省出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哈尔滨归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并被聘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医药行业评审组委员、省教育厅和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国家级杂志《中草药》、《中成药》、《中国药品标准》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编委以及《中医药学报》和《中医药信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匡海学教授长期从事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等二十余项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和多项应用开发性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人参、黄芪叶、刺枚果、连翘、轮叶沙参、辽东 木叶等2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省级各种奖励8项,获专利2项。培养指导已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研究生2名,硕士学位研究生24名,目前在学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7名。曾先后4次以高级访问学者、客员研究员、客员教授等身份分别赴日本广岛大学、明治药科大学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学校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有哈尔滨和佳木斯两个校区。下设12个学院、9个附属医院(7个非直属)、1个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85个实习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2个;学校有四个国家第一、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0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共获得科研项目108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3项,省部级292. 获得各级各类奖励39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现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余人。学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连续3年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孔子学院”。

 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开始于1979年,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7年开展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1996年设立了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了全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又申报药学博士后流动站,有望获得通过;1998年被确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0年学校又开办了本硕连读七年制中医学专业,进而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硕连读、在职申请学位以及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居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这4个学科覆盖的22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11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375人。迄今为止,已累计招收研究生6010人,现在校博士和硕士统招研究生为1742人,其中博士生244人,另有留学及港澳台研究生107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277人;在校各类研究生总规模已达2126人;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3人。现已毕业并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有5225人,其中博士学位793人,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949人,出站博士后83人。毕业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为各位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成才的典范。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条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中药化学教学团队和方剂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组织的博士培养质量调研评估中,我校博士培养质量获得高度评价。20082009年度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提名论文,今年我校又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校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几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并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近三万名中医药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药院校、政府机构和著名企事业单位的中坚骨干。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周边环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