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山西省 主管部门:山西省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山西省建院最早、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务院批准的硕士授予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后接收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山西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山西中医杂志社,山西省药物研究所。

设主院区、东山科教院区、和平、胜利两个分院、中医药产业园区及瑞星医药公司。现有在职职工18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478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9名,国医大师1名,全国首届、第二届名中医4名,国家级、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57名、学术经验继承人才102名,全国、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8名,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3名,全国中医药创新及西学中骨干人才10余名,新技术学术带头人17名,山西省名医、名老中医等各类优秀技术人才200余名,三晋人才63名。现开放床位1658张,设置88个特色专科专病门诊,30个住院病区,62个临床、医技、药学及相关科室和3个诊疗中心。年门诊量120余万人次,出院患者4万人次以上。牵头成立的山西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拥有成员单位49个。

       6个研究所和12个研究科室,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中医肠疗)1个,重点学科6个和三级实验室3个,全国国医大师、名中医工作室28个,省级名医工作室33个。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00项,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2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62项。并先后有注射用黄芪多糖、纯中药胃动力药胃逆康胶囊、人参败毒胶囊、疏可眠胶囊、济川胶囊、肠瑞灌肠剂、芪精颗粒、脂清胶囊等国家级新药进行了成果转化和上市生产。

  学科门类齐全,现有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培育项目2个,28个重点学科、专科占到全院临床科室的43%,中医西医并重,创新技术频出,形成了专科专病特色。同时,医院善于积累特色技术诊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技术操作规范,迄今,包括针刺、推拿、刮痧、拔罐、灸类、敷熨熏浴类、中医微创、骨伤、肛肠、其他共10100余种见效快、疗效好、适应症广、价格低的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每周定期开诊,专家值守,已形成省市县乡村一体化会诊网络,影响力不断加大。

   硕士授权点及规范化培训基地:197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根据我院学科建设情况、学位点分布及发展实际状况,我院拥有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授权点,中医专业硕士授权点,基本覆盖了我院各学科各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学位办相关精神及我院《导师遴选规则及办法》,遴选出博、士生导师150人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500余人。2014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山西省首批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院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专科13个,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5个(肿瘤科、脾胃科、肾病科、妇科、临床中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心病科、脑病科、内分泌、肝病科、脾胃科、肾病科、妇科、临床中药学),省级重点专科3个(乳腺科、肺病科、血液科)。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药方剂实验室、中医临床药理技术开发实验室、中药制剂研究中心;清洁级实验动物室1个。



重点学科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于2005年1月增挂“山西省中医院”院牌。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良。是省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还是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脾胃病科被山西省卫生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重点学科。
    肾病、消化、妇科、肝病、糖尿病、中药方剂、临床药理等学科为本院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我院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先后开设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600余名,这些硕士研究生已走向我省及全国的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岗位,正在为山西及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拥有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授权点,中医专业硕士授权点,基本覆盖了我院各学科各专业。目前在院研究生学生人数共计155名。







师资力量

 

  现有硕士生导师114名。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多措并举选好、育好、用好人才,使人才的发展和医院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目前,我院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9名,国医大师1名,全国首届、第二届名中医4名,国家级、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57名,学术经验继承人才102名,全国、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58名,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3名,全国中医药创新及西学中骨干人才10余名,新技术学术带头人17名,山西省名医、名中医、名老中医等各类优秀技术人才200余名。


 


学生人数

2006级在院学生人数26名
2007级在院学生人数29名
2008级在院学生人数29名
2009级在院学生人数23名
2010级在院学生人数20名
2011级在院学生人数30名
2012级在院学生人数33名

2013级在院学生人数33名

2014级在院学生人数31名

2015级在院学生人数31名

2016级在院学生人数32名

2017级在院学生人数31名

2018级在院学生人数31名

2019级在院学生人数31名

2020级在院学生人数56名

目前在院硕士研究生人数共计155名。


 


Baidu
map